首页 > 测试员专栏 > 测试研究

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字词测试的思考

测试研究 2019-08-16 00:50:30 普通话测试员

  内容提要:本文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字词测试进行了思考,指出了读单音节字词和读双音节词语两部分在科学性、可操作性、评分标准诸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们对解决这个问题的看法。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 字词测试

  普通话水平测试始于1994年。当时,测试的内容为五个部分,即:1、读单音节字词100个;2、读双音节词语50个;3、朗读;4、判断测试;5、说话。后来,第4部分的判断题取消。现在的格局是余下的四部分。

  从五部分到四部分,说明普通话测试中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读单音节字词和双音节词语意在检测应试者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及变调、儿化轻声的读音;朗读和说话分别考查应试者在有文字凭借情况下的语音面貌、连读音变、语调语气和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口语表达普通话的能力及规范程度。比较起来,判断测试显得必要性不大,取消这部分是恰当的,将其分数归到说话中也是完全必要的。

  现行的单音节字词、双音节词语、朗读、说话这四部分格局又怎样呢?在经过较长时间的测试实践后,我们觉得有必要对现行测试内容及形式作进一步审视和思考。这里主要谈谈单音节字词和双音节词语两部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首先,从内容上看:科学性尚嫌不足。“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普通话系统知识的考试,不是文化水平的考试,也不是口才的评估,是应试人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标准程度的检测的评定。”①现行的测试内容似乎与此标准有些出入,这突出表现在读单音节字词(以下简称第一部分)和读双音节词语(以下简称第二部分)两部分上。 这两部分是以二百个音节的汉字的形式出现的,而为保证声韵的覆盖面,必然要用到一些相对生僻的字词,这样常常会出现应试者因不认识某字词而读错音的情况。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第一二部分似乎成了识字程度的测试。某次测试中第一部分有一“蛆”字,应试者读准这个字的不到百分之十。在200个音节中遇到五六个因不认识而错读的汉字的现象并不少见。这与测试的初衷相去甚远,读错了这些字词显然并不能说明应试者普通话的标准程度差。目前的应试者大多是大学生或中小学教师,可以想见日后对公务员及其他社会成员的测试中这个问题会更加突出。

  另外,汉语中声调作为一个超音段音位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纲》中说第一部分的目的是“考查应试人普通话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③,而具体拟题要求中强调每个声母出现一般不少于3次、韵母一般不少于2次,但并未提及声调问题。于是便有一些试题没有很好重视声调的均匀分布的问题,导致出现某类声调偏多或偏少的情况,而这点对于特定声调读音有缺陷甚至读错的应试者来论显然有失公平。同时,由于第一部分所用单字较多,多音字便在所难免,而对待多音字的标准是只要读对其中一个读音即可,这实际上便会引起声韵调的覆盖状况发生某种程度的偏差。这与第一部分强调声韵调的分布是有抵牾的。

  其次,从形式上来看:可操作性较差。由于受测试经验、辨音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测试员对于缺陷的把握难以统一,而这两题对“缺陷”的界定非常细致且又非常模糊:“声母发音部分不准确,但还不是把普通话里的某一类声母读成另一类声母”,“合口呼撮口呼韵母圆唇度不够,语感差”,“声调调形、调势基本正确,但调值明显偏低或偏高” ④等等,若加上错误与缺陷之间的区别有时难以分清,于是不同测试者对同一应试者语音面貌的评定便会有较大的差异。读单音节及双音节两部分的二百个音节,测试中应试者读,测试员听,口耳相传,在很短的时间内判断正误或缺陷,并标记出来,会产生较多的问题。连续听应试人念毫无意义联系的二百个音节会使测试员产生一种厌倦情绪,尤其是测试了十几个人之后,尺度的把握难免会有所偏差。我们知道,第一部分失1分(占百分之十)或第二部分失2分(占百分之十)均不能上一级乙等,可以想象,在经过较长时间测试的紧张和疲劳之后,若某一个测试员两次测试同一个应试者,完全可能有两个不同的分数,而这对于分数在两个档次交界处的应试者来说,可能意味着档次的变化。从效率上讲,每测一个人需15分钟之久,这严重地阻碍着测试的进度。每组疲于奔命一天,也不过测试30人左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pthxx.cn/csy/qzgl/2019-08-16/1412.html

学普通话——普通话有声学习站

http://www.pthxx.cn/

| 苏ICP备08000963号-19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学习资讯

**推广普通话,方便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