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测试员专栏 > 测试研究

普通话水平测试题型、内容设置之我见

测试研究 2019-08-07 22:00:19 普通话测试员

  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推广普通话的一项重要举措,自1994年开始以来,对加快普及普通话进程,不断提高全社会普通话水平,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使推广普通话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然而,由于测试之初推出的作为普通话测试依据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是“最高层次的要求,它适用于语言有示范作用的行业人员”,而随着测试工作的不断拓展,应试人情况的日益复杂,越发感到《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中的一些内容已不能适应复杂的测试形势的需要,应当进行改进。现根据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就题型、内容的重新设置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 出现的问题

  1. 总体而言,由于有文字凭借的内容所占比例较大,无文字凭借的内容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使得一些对有文字凭借内容准备不充分,但说话语音面貌较好的人,得不到与平时水平相称的等级。极端的例子是普通话比较流利但文化水平较低的一些人,测试成绩竟不能达到三级乙等的最低分――60分。与些相反,一些方音浓重,甚至普通话思维也不太流畅的人,由于对有文字凭借的内容准备充分,而无文字凭借的内容扣分最多只有18分,所以却能考到比实际语音面貌要好的成绩。上述情况,在与普通话差异较大的方言区人身上,表现得很明显。

  2. 无文字凭借部分规定了话题,并采用的是单向说话形式,且对类似背书的情况只扣2分,这就为应试人尤其是无普通话环境,用普通话交流还有些困难的应试人取巧过关开了一扇方便之门:先用母语方言把话题写出来,然后翻译成普通话,最后再背下来。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一般情况下在任何场合都没有普通话语言环境的港、澳同胞身上。香港理工大学周柏胜、刘艺两位学者在《从教师、学生与学校的课程论香港推普之困难》一文中就普谈到,目前,香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接受了普通话课程培训,并通过测试达到了普通话教师所应达到的二级乙等要求,但还是没有信心教授普通话课。

  中国大陆的应试人一般用普通话交际没有问题,但可用此方法回避一些难点音,使自己得到比实际水平更好的成绩。也许有人会说,50个说话题目,如果都准备充分了,则应试人的实际水平无疑肯定提高了。而事实是,这50个说话题目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有重合之处,加之《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没有对说话内容做写作方面的要求,也没有要求规定时间内内容要完整,一些应试人就把本来联系不紧密,甚至互不相干的说话题目又合并在一起,诸如“我的朋友”基本上说的是“我的拿手菜”(只是用一两句话交待一下朋友来了,就做最拿手的菜给他吃),“谈谈社会公德”说的是“我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更有甚者,把50篇作品中的内容也搬到了说话上,测试成绩上去了,但实际水平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在深圳就有这类应试人存在,测试员们将之归入“会考试”型。

  3. 测试内容没有针对行业语言特点,比如常用词语中测试占比例较大的表一的一些词对于某些行业来说并不常用,如“唯物论”对于幼儿教师,“党性”对于窗口行业服务人员,“导航”对于公务员等等,而占比例相对较小的表二的一些词对于某些行业来说却很常用,诸如:“拘捕”之于警察,“黄芪”之于中医,“真挚”之于语文教师,“函数”之于数学教师等等。再看所选的50篇作品,多为文学类,对于语文教师、师范院校中文系学生和从事播音、电影、电视剧、话剧表演、配音的专业人员比较合适,而与其他职业的语言关联则不是很大。而50个说话题目多数更是远离各行业语言生活,而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这种设置造成了学与用的脱节,反映在测试上就是应试人的测试水平与平时所用普通话实际水平的脱节,精力、时间付出了,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4. 普通话测试设置了朗读单音节字词和朗读双音节词语两项内容。它们均出自《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中表一和表二所列内容。这些字、词语的意义、用法等对于北方人来说,理解起来不太困难,而其中一些字、词语包括一些轻声儿化词对于南方方言区人尤其广东方言区人来说,则不是闻所未闻,就是从来不用,即使说普通话时也用同义词代替。诸如:“踹”、“闩”、“岔气”、“烟卷儿”、“榫子”、“地道”(轻声)等等。于是学习时把许多力气花在了这类自认为不懂的字词上,考试时,不常用的读对了,许多自认为早已经懂了的常用词却因潜伏着自身方音问题而读错了,得不偿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pthxx.cn/csy/qzgl/2019-08-07/1324.html

学普通话——普通话有声学习站

http://www.pthxx.cn/

| 苏ICP备08000963号-19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学习资讯

**推广普通话,方便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