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测试员专栏 > 测试研究

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语音正误和缺陷

测试研究 2019-08-17 21:38:36 普通话测试员

  3.加强对各地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的研究,尤其是方言音系中声、韵、调各部分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这样,培训中可以重点纠正,测试时对正误和缺陷的判断也更加明确。

  注:

  [1]典型的例子如普通话中[]、[]、的音位归纳问题,有人认为这三个元音在语音上近似,也有人认为并不近似。参见林焘、王理嘉《北京语音实验录》(1985:199)。又如贺宁基(1985)曾指出:北京人对元音/ai,au/的识别时间阈值较低,可能和北京话中没有/ai/和[E]的对立,/au/和[o]的对立有一定的关系。

  [2]这种现象在各种语言中都很普遍,如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的差别(参见赵元任《语言问题》1997:161,171)。因为元音都是连续分布的。辅音的发音部位可说是连续的,而发音方法大都是对立的。

  [3]《细则框架》也注意到了这种现象,“在去声音节后的阴平调调值(特别是以浊音声母m、n、l、r开头的音节)为半高平调44的”不作为语音“错误”或“缺陷”处理。

  参考书目

  1. 王晖,2003,1994年以来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概述,《语言文字应用》[J]2003年第2期

  2. 宋欣桥,1997,“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中的几个问题,《语言文字应用》[J]1997年第3期

  3. 刘俐李,2001,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的音位学思考,《语文研究》[J]2001年第1期

  4. 张传曾,1998,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的理解与掌握,《济南大学学报》[J]1998年第1期

  5. 宋欣桥,2000,语音评定参照细则框架,《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6. 贺宁基,1985,北京话二合元音感知中的时间因素,《北京语音实验录》[M](林焘、王理嘉 等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2月

  7. 林焘、王理嘉,1992,《语音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

  8. 仲哲明,1997,普通话水平测试若干问题的讨论,《语言文字应用》[J]1997年第3期

  9. 曹剑芬,1996,普通话语音的环境音变与双音子和三音子结构,《语言文字应用》[J]1996年第2期

  10. 王士元,2000,声调的音系特征,《语言的探索——王士元语言学论文选译》[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11. 高廉平,1997,关于“语音缺陷”判定的思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1997年第2期

  12. 李竹屏,2003,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把握与评判原则,《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3年第4期

  (作者:温州师院学院 骆锤炼)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pthxx.cn/csy/qzgl/2019-08-17/1425.html

学普通话——普通话有声学习站

http://www.pthxx.cn/

| 苏ICP备08000963号-19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学习资讯

**推广普通话,方便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