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测试员专栏 > 培训研究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训》课程思政路径探索

昌吉学院 王腾 刘茹 培训研究 2023-11-13 00:51:07

  (三)精心做好教学设计,有机结合思政内容

  “课程思政本质上不是一门课,或者是增设的几门课,而是一种理念与价值的培育与输送。”这种传递不是单独安排思政内容,生硬地增加思政内容,否则既达不到育人的目标,也达不到育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准分析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的结合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营造教育氛围,要将普通话教学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对于普通话培训教师来说,由于教学对象是高校预科生,普通话训练需要解决声韵调准确、用词恰当、句型无误和表达流畅等问题。以话题“谈谈社会公德”为例,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思政内容应该随着语言教学环节自然呈现。教师可以从学生表述的内容中挖掘具有思政价值的内容,并作适当的引申,引发学生共鸣。授课的过程是紧紧围绕话题表达展开的,将思政内容融入在词语、句子、段落和话题交际表达一系列语言输入、语言输出的过程中,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启发和引导呈现思政元素,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精心的教学设计能无形地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中,实现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和价值塑造目标相统一。

  (四)开展多维教学评价,提升课程思政效果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普通话水平测试实训》的课程目标中,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是显性的,情感目标是隐性的,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寓于专业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普通话水平测试》有一套科学、系统的量化评价体系,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着精准的评分标准。通过标准化的考试能够对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进行科学测试,公正评价。这种依靠分数来评价的方式适合于对知识和能力的评价,属于一种结果性评价。因此,教师如果只参照测试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往往是不全面的,一方面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缺乏德育(课程思政)的评价。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评价可以通过量化的手段实现,但思政目标并不能简单地依靠这种方式进行评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德树人”是一个长期持续渐进的工程,价值塑造最终通过行为来体现,因此,思政效果的评价必须坚持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方式,注重评价发生的自然情境和活动的动态过程。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去记录和描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此外,教师不应在学生之间做道德层面的价值比较,而应关注学生自身在课程学习前后的变化,进行增值评价。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普通话学习热情是否增加、对中华传统语言文化的学习兴趣是否提升、在生活中是否能自觉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是否能认真规范书写文字和是否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从而给学生以全面的评价。

  五、结束语

  开展课程思政既是坚持“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也是构筑三全育人格局的有效途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训》以掌握基本语言学知识、提升普通话标准运用能力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以不断增强五个认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培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情感目标。要想真正提升课程思政效果,首先,教师应提升自身思政意识,做到以身作则。其次,教师要认真梳理专业知识和发掘思政内容,在教学时,精心设计教学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课程思政内容。最后,教师应坚持多维教学评价,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坚持“立德树人,德才并重”。只有这样才能在达成显性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同时,实现隐性的情感目标,真正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

  参考文献

  [1]赵鹤玲.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2.

  [2]王海威,王伯承.论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7):3-4.

  [3]徐晓宇.大学生思政教育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践融合研究[J].文教资料,2021(35):4.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pthxx.cn/csy/pxyj/2023-11-13/1969.html

学普通话——普通话有声学习站

http://www.pthxx.cn/

| 苏ICP备08000963号-19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学习资讯

**推广普通话,方便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