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测试员专栏 > 培训研究

儿化的语言性质

培训研究 2019-08-21 00:28:42 儿化

  作者:刘雪春

  提 要 对于汉语普通话儿化的语言性质,学界至今看法不一。本文从音义结合和在词中所起的作用两方面证明,

  儿化是语素。儿化在词中起两种作用,一种是构成新词,一种是增加或改变附加意义。因此,儿化实际上是两个不同性质的语素,一个是后缀,一个词尾。

  关键词 儿化;词缀;后缀;词尾

  1.引言

  关于儿化(以下简称“儿”)的语言性质,有两个问题仍有讨论的必要。第一,“儿”是不是语素;第二,“儿”是什么性质的语素。关于“儿”是不是语素,学界的看法仍有分歧。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这个“儿”是语素,是词缀语素,比如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朱德熙《语法讲义》、龙果夫《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及通行的语法教材等都将此“儿”与“子”、“头”等后缀语素同样对待。但也有观点认为,“儿化”发生在一个音节中,没有独立的音节作为自己的语音形式 ,纯粹是一种语音节律现象 ,所以“儿”不是后缀语素。关于“儿”是什么性质的语素,高名凯3、宋玉柱4曾有论述,认为“儿”有两个,一个是构词成分,即后缀,一个是构形成分,即形素。但此观点并未引起重视,“儿”至今仍被简单地看作后缀,最近又有人强调“儿”只是构词语素5。本文赞成高、宋的观点,同意儿化是语素,主张将儿化区分为两个不同性质的语素:一个是构词的语素,一个是构形的语素。本文所要做的就是从理论和事实两方面对这两个观点作进一步的证明。

  2.“儿”的语素身份

  “儿”的语素身份,可从两个方面证明,一是从音义结合的角度,一是从“儿”在词中所起的作用。

  2.1 “儿”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儿”的语音形式是不足一个音节的卷舌动作,它可以给它所附着的语言成分增加“小”、“喜爱”、“随意”等附加意义,可见 “儿”是音义结合体;而且,“儿”也不可再分割,显然符合语素的两个条件——音义结合体和不可再分割,应该将“儿”看作语素。“儿”之所以不被看作语素,主要是因为它没有音节形式,这等于在判定语素时增加了音节这个标准,这个标准在理论上是没有根据的。

  众所周知,音节是听感上最容易分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而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或者说是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在语言的层级体系中,音节处在语音的层面,而语素处在音义结合体(符号)的层面,由于二者不在一个层面上,因而从理论上说它们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一个音节可以对应一个语素,也可以不对应一个语素;一个语素可以是一个音节,也可以不是(不止或不足)一个音节。

  汉语的语素以单音节为主,因此,汉语的绝大多数语素与音节对应,即一个语素就是一个音节。汉语语素也有与音节不对应的现象,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一个语素对应不止一个音节,这又分联绵词、音译外来词两类。联绵词包括双声、叠韵、非双声叠韵、叠音几类,如“仿佛”、“伶俐”、“徘徊”、“彷徨”、“潇洒”、“犹豫”、“奶奶”、“太太”等;音译外来词如“英特纳雄耐尔”、“奥林匹克”、“吐鲁番”、“克隆”等。几个音节合起来表示一个语素,分割开来则每个音节都没有意义,此时语素的语音形式大于音节。另一种情况是一个语素不足一个音节,合音词中的语素即属此类现象。合音词是由语流中两个相邻的词并合而成,并合后的词包含两个语素,比如“俩”是“两”和“个”的并合,不考虑语体因素,则“俩”出现的地方“两个”都可以出现,反之亦然。“俩”是两个语素对应着一个音节,此时语素的语音形式不足一个音节。其他的合音词还有“仨”、“甭”、“孬”、“啦”、“喽”等。6

  语素与音节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在世界的语言中是很普遍的,也可以说是一种语言共性。仅以人们熟悉的英语为例,表示语法意义的变词语素,如表示动词过去时的-ed,表示名词复数的-s,表示动名词或现在分词的-ing,表示形容词比较级的-er、最高级的-est等,在词中的语音形式都不足一个音节;表示附加性词汇意义的构词语素,如表示“……的人”意义的-er,表示“……的人/家”意义的-ian,表示“……的”意义的-al和-ous,作为动词化形式标志的-en等,在词中的语音形式也都不足一个音节。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pthxx.cn/csy/pxyj/2019-08-21/1454.html

学普通话——普通话有声学习站

http://www.pthxx.cn/

| 苏ICP备08000963号-19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学习资讯

**推广普通话,方便你我他**